leyu乐鱼精进电动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报告期内,由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支持消费者需求拉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走强。根据中汽协数据统计,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3年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至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且渗透率从5%到超过30%仅用了四年。2023年世界新能源汽车走势较稳,2023年世界汽车销量8918万台,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428万台,占销量16%。
报告期内,在电驱动系统业务上,公司采取了以下战略,继续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优化产品结构、优化生产运营结构,拓展电驱动系统到摩托和船用等新市场,公司持续研发投入,积极推进新产品线布局及发展。具体而言,公司2023年经营情况主要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86,623.91万元,同比去年同期减少15.13%。营业收入减少主要系报告期内整车销售和剔除整车销售之外的主营业务营业收入减少所致。整车销售非公司主营业务,波动性较大。报告期内,公司覆盖的主要市场-菏泽地区的整车,特别是客车,采购需求减少,导致公司这方面的收入减少。剔除整车销售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即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和技术开发和服务收入为84,089.9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96%。以下为公司主营业务中各业务板块2023年与2022年营业收入的变动比较:
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2.50%,其中乘用车电驱动系统下降7.13%,商用车电驱动系统上升2.80%。乘用车电驱动系统的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境内乘用车电驱动系统营业收入下降。虽然境外乘用车电驱动系统营业收入上升,但是未能弥补境内收入的下降。国内乘用车电驱动系统营业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系境内老项目终止和新项目投产的过程衔接不紧密,造成各别月份营业收入低。商用车电驱动营业系统收入上升主要得益于海外客户需求的稳步增长。技术开发与服务营业收入减少是因为报告期内公司涉及技术开发与服务收入的履约义务达到完成状态较少所致。报告期内公司一些主要技术开发与服务项目仍在开发过程中,因而导致2023年度这部分收入减少。
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694.11万元,比去年同期亏损增加48.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1,076.84万元,同比去年同期亏损增加35.14%,具体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公司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收入减少负面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其次,公司2023年新投产的几个乘用车项目仍然在逐渐放量过程中。报告期内,公司新投产3个乘用车项目,分别是一季度末投产的北美的三合一电驱动系统项目和四季度投产的国内的两个乘用车电驱动系统项目。由于项目新近投产,各项相关费用,特别是制造费用增加。报告期内,这些项目的客户需求在逐渐放量阶段,因此新投产项目还不具有规模效应,负面地影响了公司当期盈利能力。第三,报告期内,资产减值增加。主要系公司为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减低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对部分产品进行了升级换代,同时开始采取对菏泽和上海生产基地的产线进行优化和整合的措施,这些工作导致部分资产产生了减值。第四,公司结合全资子公司精进余姚和精进新能源余姚经营现状及业务发展计划,决定不再在余姚投资建设。公司正在与中意宁波生态园管理委员会沟通沟通迁址和解除补充协议的相关事宜及善后安排。基于相关协议的约定,计提了预计退回扶持资金及利息合计。
报告期内,公司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175.59万元,同比2022年度改善27.04%,主要系2022年公司支付赛米控案的赔偿,该赔偿款已经在2022年度内支付完毕,本报告期内不存在这类资金支出。
报告期内,公司投入研发费用15,004.90万元。公司围绕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的各大总成,多方向推进研发项目,重点加大高度集成化的乘用车和商用车“多合一”电驱动系统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的研发成果主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乘用车领域,公司的电驱动系统的研发持续取得突破,多个项目已经或正在全球市场走向量产。公司为美欧客户开发的200kW纯电动多合一电驱系统在报告期顺利投产。该产品将为客户的纯电动汽车平台的一系列整车产品供应电驱动系统,涉及的整车类型包括豪华SUV、高端轿车和物流车。公司为国内某大整车集团开发了高功率、高转矩三合一系统。该三合一系统具有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高性能扁线电机、电磁差速器锁等先进技术,是公司在高中端SUV、越野车电驱系统方面的代表性产品。为该客户同款车型,公司还开发了一体化增程器总成,已完成样机和整车各项验证,进入产线调试阶段。该系统采用扁线,油水复合冷却技术,有效提升额定功率;电机和发动机曲轴一体化设计有效地减少零部件,缩小体积,降低系统重量,同时实施主动减振功能,获得极佳的NVH性能。以上产品已经进入产线年底,基于公司突出的技术优势,公司获得了某全球头部整车客户的欧洲市场三合一电驱动总成项目的定点。公司将为该整车客户在欧洲的整车装配厂批量供应三合一电驱动总成,配套其纯电动乘用车平台。该系统开发周期3年,预计正式批产时间为2027年。
在电机本体方面,公司的研发继续聚焦于大型整车集团客户的新产品。公司完成了两个国内乘用车整车客户的电机样机开发、验证和量产准备工作,攻克了振动噪音,可靠性、量产工艺等难题,这两个产品在2023年第四季度投产。
在传动核心技术方面,公司逐步把公司独创的直磁型双稳态电磁离合器应用到多种产品中,包括越野车型和四驱车型节能的动力切分离合器、差速锁、变速器换档等。双稳态电磁离合器是公司多年在电磁离合技术方面研发的最新成果,是公司在高中端电驱动总成和传动产品中的关键的差异化技术之一。它相对于传统的单稳态电磁离合器,具有功能更加安全、响应速度更快,更节能的优点,去除了比如油泵,液压控制阀体等多个繁琐的外围设备。双稳态电磁离合器成功应用于精进电动两档系列产品中,其换档表现良好,兼具AT,DCT,AMT变速器换档的空间优势,响应优势和功能安全优势,是下一代两速及多速电驱动系统的换档机构的优先选择。公司还在驻车系统技术方面进行了创新,通过设计创新,使驻车系统承载更高,驻车系统零件寿命更长,系统安全性更加可靠。新研发的驻车系统安全等级可以达到ASILD级别,对于有高安全性能要求的产品有重要意义。
在商用车领域,完成重型商用车高性能大直径扁线电机样机开发和交付,产品成为纯电和混动重卡领域领先的高效率高输出系统。针对重卡集成式电动桥市场需求,研发高抗振扁线电机系列产品,将成为轻、中、重卡电动桥的行业骨干产品。为满足商用车市场对电驱动系统降本和轻量化的需求,完成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二合一、三合一电驱系统的开发,其中2000-3500牛米的系统形成了量产能力,并向市场推广。
在领域,除了配套精进电动的电驱动系统以外,单体的研发和产业化也取得了很多进展。为大众商用车集团开发的800V高压碳化硅的研发进入冲刺阶段,确保尽快实现批量生产。为北美客户电动重卡桥配套的800V碳化硅,已完成了产品的开模设计,各方面技术指标处于北美市场领先水平,已经在进行量产准备。针对商用车的标准版,已完成了第三代高压的优化升级开发,其功能和性能更加强大,已开始小批量生产并搭载到客户整车开始运营。公司也致力于采用国产自主研发的多核MCU芯片及国产碳化硅器件的开发,已完成了开模版的PV测试,已开始小批量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芯片卡脖子问题。
在软件系统领域的软件功能安全开发方面,完成了国内一主机厂的功能安全流程认证和产品开发认证,达成了重要的产品里程碑,实现产品的重要安全性能提升。完成了北美客户的功能安全开发及交付。在信息安全开发方面,已经初步具备信息安全软件自研能力,为后续的产品交付和获取新项目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完成了国产芯片平台电机软件开发及量产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新增软件著作权5项,境内已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外观设计专利12项;境外已授权专利49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累计拥有软件著作权26项,境内已授权发明专利49项、实用新型专利327项、外观设计专利123项;境外已授权专利140项。
公司业务聚焦产品技术领先,客户构成主要为行业内的头部企业,比如Steantis集团、福特、中国一汽、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奇瑞集团、吉利集团、小鹏汽车、比亚迪(002594)、福田集团、中通客车(000957)和东风集团。公司在不断拓展国内业务的同时,利用领先的技术,突出的研发能力和国际化的研发和管理团队优势,以精进北美为桥头堡,积极开拓海外业务,扩大北美基地的业务规模。公司除了与国外的Steantis、TRATON集团及其下属的MAN、斯堪尼亚、大众商用车、艾里逊,PasticOminum(彼欧集团)等著名传统企业及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了紧密的业务关系外,也积极开发海外新能源汽车新势力客户,并且与这些客户开展了多项目和多方面的合作业务,为未来公司海外业务的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利用在电驱动领域积累的技术和know-how,开拓了电动摩托车和船用新能源电驱动系统的市场。公司获得欧洲电动摩托车驱动系统量产定点,计划于2024年投产。公司与全球知名的美国水星海事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新能源船用电驱动产品。
精进电动是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国内领军企业之一,从事电驱动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已对驱动电机、、传动总成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和实现完整布局。精进电动为客户提供电驱动系统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突出的系统级供应能力、领先的研发水平和高效的技术服务,赢得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客户的信赖,是我国少数能够持续获得全球知名整车企业电驱动系统产品量产订单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公司充分利用在电驱动领域积累的技术和know-how,也开拓了电动摩托车和船用新能源电驱动系统的市场。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与持续创新,建立了国际化的研发团队和全球化的组织架构,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正定、菏泽、余姚以及美国底特律设立了研发和生产基地。
公司核心产品为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公司产品具有高度集成、高功率密度、高转矩密度、高可靠性、高效率、低振动噪声水平的技术特点。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氢燃料汽车等主流技术路线均有成功量产项目的经验。
电驱动系统包括以下几大总成:驱动电机总成(将动力电池的电能转化为旋转的机械能,是输出动力的来源)、总成(基于功率半导体的硬件及软件设计,对驱动电机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控制,并持续丰富其他控制功能)、传动总成(通过齿轮组降低输出转速提高输出扭矩,以保证电驱动系统持续运行在高效区间)和与以上相关的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系统,在高温、高湿、振动的复杂工作环境下,基于实时响应的软件算法,高频精确地控制电力电子元器件的功率输出特性,实现对驱动电机的控制,最终通过精密机械零部件对外传输动力。
公司以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和客户实际需求为导向,制定公司技术及产品中、长期研发战略规划,并依托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两种模式开展研发工作。
公司研发部门以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国际技术动态、客户需求为导向,采用差异化竞争的策略,依靠具有丰富经验的国际化研发团队,研发新工艺、新技术,完成技术方案的验证,把研发成果快速产业化,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突破。此外,公司在美国组建了专业的研发团队,结合中国以及美国双方研发团队的各自优势,共同研发用于公司产品的差异化相关技术,提升公司产品性能。同时公司制定了研发项目管理制度,对研发项目的立项、审批、执行等流程进行了规定。
整车企业与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在新车型或新产品规划的初期就开始深度合作同步研发,是汽车行业的常见模式。此等安排既可以共担风险又能够同步优化、提高效率。
公司的合作研发工作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预研项目,公司协助客户进行特定领域的技术论证或技术储备;二是量产项目,在达到量产阶段之前的产品设计、样品试制、实验验证与工装模具开发等服务。公司与客户签订具体协议之后,公司根据客户要求的产品参数、技术指标、试验项目等具体情形,组织人员进行定制化的技术开发与服务工作,并设置重要工作节点,接受客户的验收。
公司技术开发与服务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工装模具业务:主要包括整车企业客户新车型项目进入量产之前的工装设计、模具开发等;(2)技术服务业务:主要包括整车企业客户新车型项目的同步开发;非整车企业的工装模具开发、产品预研、样机试制等;有明确需求订单的新车型项目的技术服务。
在与客户签订相关协议之后,公司根据客户要求的产品参数、技术指标,组织人员进行研发,具体包括多个阶段,并设置质量门节点。每个节点进行阶段性评审,只有顺利通过质量门节点的阶段性评审,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公司按照产品开发程序实施开发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并按照协议约定将样件送交相应整车企业客户,后者将对公司提供的样件进行鉴定和验审,并对可能存在的缺陷提出解决方案,公司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进行调整,待最终通过客户的验审环节后,确认前期技术开发与服务收入,进而双方另行签署量产协议,开始形成产品订单。
为保障公司产品质量和性能,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采购体系。潜在供应商经过公司内部评审之后,纳入潜在供应商名录。公司技术相关部门进一步评估供应商小批量样件和进行现场的PPAP(ProductionPartApprovaProcess,生产件批准程序)核查,并基于核查情况要求供应商出具PSW(PartSubmissionWarrant,零件提交保证书)。公司获得供应商出具的PSW之后,将供应商纳入合格供应商目录,具备批量供货资格。
采购需求部门提出采购申请并获得批准之后,采购部门在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基础之上,结合销售部门的订单预测、生产部门的交付情况以及原材料实时库存信息,综合制定采购计划。采购部门在合格供应商目录范围内组织必要的招标程序,并与最终确定的合格供应商就服务范围、产品参数、质量要求、账期约定、保密条款等完成谈判并签署相关协议。供应商到货后,经过检验合格的,准予入库。在价格调整机制方面,采购部将定期与供应商进行谈判及价格调整,并对供应商提出规范性整改意见。
公司的生产模式为按照客户订单组织生产,以销定产。产控物流部根据客户订单及交付时间、产能、设备状况、生产线负荷状况、原材料供应状况等综合评审,安排生产计划,并将生产计划发送给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进度发布生产制造令,按照生产制造令进行领料、组装、测试、包装、入库等,完成生产计划。
公司的销售模式为直销模式,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之后,将根据最终配套车型的生命周期以及后续车型的开发进度,向客户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公司在销售中对部分客户存在寄售的情形,采用寄售模式的,公司将产品运抵寄售仓,买方按需使用时通知公司确认货物领用,公司依据实际领用数量及相应的买方确认通知确认产品销售收入。
公司采取主动市场营销、需求导向研发的销售策略。在与整车厂交流并获得其需求意向之后,及时反馈并推动公司内部各相关部门进行方案讨论、技术答辩,得到客户的需求确认。后续经过商务谈判,样件制作,进一步签署框架协议或定点函。签订框架协议后,公司将进一步配合客户进行产品的研发、试制、检测等,在提供样件检测、小批量试制都得到客户认可之后,公司将正式进行批量生产,并依据合同规定与订单要求,向客户提供产品和售后服务。
1、萌芽期:新能源汽车以示范推广项目为主(2001年-2008年):国家引导和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汽车产业要结合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和排放标准的要求,积极开展电动汽车、车用动力电池等新型动力的研究和产业化,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和轿车柴油发动机技术。多款新能源汽车被批准量产。
2、快速成长期:补贴政策刺激行业高速发展(2009年-2016年):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主要选择部分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进行试点。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
3、冷静调整期:后补贴时代的行业出清(2017年-至今):稳步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门槛要求。优先支持汽车等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财政补贴逐渐退出。在提高技术要求的同时,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未来预计将继续全面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继续推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落地实施。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长期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持续推出的产业政策涉及战略规划、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产业支持等多个维度。现有政策体系,已经实现了对包括研发环节、生产环节、消费环节、使用环节、运营环节等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生命周期的全面覆盖。在后补时代,新能源汽车行业补贴退坡,但国家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继续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比如“双积分”政策、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基础设施建设等。
2023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宏观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支持继续利好新能源汽车发展。国务院、相关部委及各地方政府在2023年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关于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的通知》、《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关于启动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通知》、《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等政策,持续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能。第二,海外市场的快速增长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2023年总销量949.5万辆中,新能源车出口销量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出口销量的高速增长是海外市场需求增长和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提升双重作用力的结果。除了整车出海外,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也会迎来更多业务机会。第三,相对乘用车,新能源商用渗透率偏低,还有巨大提升空间。由于商用车用车需求多样性的特点,各种燃料种类、技术路线、运营模式的能满足各应用场景的产品和方案蓬勃发展,将有效推动新能源商更具经济性和促进行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对商用车电驱动系统构型而言,电驱动桥方案越来越多;扁线电机逐步替代圆线电机,且系统深度集成的驱动总成产品越来受市场欢迎。面对商用车电驱动系统的这些变化,提前在技术、产品等方面进行储备的企业,在接下来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中才会保持优势地位。第四,在乘用车领域,电驱系统更加倾向多合一的深度集成模式。目前各大主机都在开发800V架构下的集成系统,将给全产业链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诸如定转子、齿轮加工等供应商在精益制造方面将会有新一轮的竞争。
总体来看,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没有动摇,方式从直接补贴转为间接扶持、奖惩结合,更加市场化,这将更有利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久发展。
电驱动系统对生产企业的驱动电机设计能力、电力电子设计能力、控制算法优化能力、储能系统优化能力、精密机械加工制造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等综合实力要求较高。在产品集成度持续提高的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之下,只有在各总成领域均有持续研发投入的企业,才可能在电驱动系统的顶层设计与各总成级的开发时,进行充分的协调匹配与优化,最终实现系统级别的整体性能改善。同时,电驱动系统的生产工艺改进也需要大量的实践积累。行业新进入企业往往只能选择从电驱动系统的单一总成甚至总成下属的具体部件开始切入(例如:驱动电机总成的定子部件、总成的功率组件、传动总成的齿轮组等)难以积累系统级研发设计经验。同时,行业内现有参与者,如果不能迅速实现总成供应商向电驱动系统供应商的角色转变,也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行业内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未来将率先获得电驱动系统级产品的量产项目,进一步巩固研发和技术壁垒。
汽车行业,特别是乘用车领域,电驱动系统供应商通常在新车型的研发伊始就深入介入,与整车企业同步推动研发设计与技术改进,保证新车型的整体性能。由于在物理尺寸、性能参数等指标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定制化,电驱动系统供应商与整车企业通常具有深度绑定的合作关系。新车型推向市场之后,整车企业一般不会更换电驱动系统供应商。
精进电动属于具备电驱动系统整体集成设计能力的零部件供应商,连续多年持续与国际知名整车企业保持合作并获取量产订单。
由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对汽车行业整体销量而言渗透率仍然较低。电驱动系统行业参与者的客户数量与量产项目储备数量,还不足以完全抵抗行业波动风险。目前电驱动系统行业的市场占有率情况尚未稳固,除比亚迪(现弗迪动力)具备较为稳定的自产自供需求之外,其他市场参与者均可能因为配套车型升级换代、量产项目推出不达预期等因素,影响当年排名。中长期而言,行业内参与者将围绕优质头部客户和配套热门车型展开持续竞争。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电驱动系统发挥了燃油汽车中“发动机+ECU电控单元+变速箱”的作用,电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总成、总成、传动总成。电驱动系统对新能源汽车整车使用性能的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等核心指标具有较大影响。不论采用何种电动化技术路径(纯电动、插电混动、增程式等),不论使用何种动力电池(磷酸铁锂、高镍三元、燃料电池等),每辆新能源汽车都需要电驱动系统实现动力输出与控制和对电池能源使用的优化。电驱动系统的各个总成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典型安装位置如下所示: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电驱动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持续提升,最大功率水平、最大扭矩水平、峰值效率、高效区间占比、功率体积密度水平、功率质量密度水平、振动噪声控制水平、动力换挡平顺性、系统整体效率等性能持续改进。在以上基础上,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正在朝着高度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行业正在不断探索和开发功能先进和集成度高的系统级产。高功能安全和高网络信息安全集成的技术,机-电-磁-热-液多学科的深度融合和仿真技术、软件算法及控制策略、热管理和标定的系统技术,要求产品性能优异、效率高、噪音低、结构紧凑、零件数少、尺寸小、重量轻、成本低,以满足客户整车更先进的技术性、动力性、经济性和舒适性的严苛要求,是电驱动系统行业发展的方向。同时,整体电驱动系统的电压和电流设计需要适应更高性能的电池输出性能。
公司以驱动电机总成生产与研发为基础,在业内较早实现了驱动电机总成、总成、传动总成的完整产业布局且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全面整合电机设计能力、电力电子设计能力、控制算法优化能力、储能系统优化能力、精密机械加工制造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形成了系统级电驱动产品的核心供应能力。目前公司技术水平先进、工艺节点成熟,并拥有多项专利和专有技术,多项核心技术处于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公司目前正在油冷驱动电机、第三代碳化硅半导体、方导体驱动电机、多合一电驱动系统、电磁离合器、非晶带材驱动电机、轮毂驱动电机、多档减速器等领域积极进行技术储备,部分产品已陆续推向市场。
在乘用车领域,公司的电驱动系统的研发持续取得突破,多个项目已经或正在全球市场走向量产。公司为美欧客户开发的200kW纯电动多合一电驱系统在报告期顺利投产。该产品将为客户的纯电动汽车平台的一系列整车产品供应电驱动系统,涉及的整车类型包括豪华SUV、高端轿车和物流车。公司为国内某大整车集团开发了高功率、高转矩三合一系统。该三合一系统具有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高性能扁线电机、电磁差速器锁等先进技术,是公司在高中端SUV、越野车电驱系统方面的代表性产品。为该客户同款车型,公司还开发了一体化增程器总成,已完成样机和整车各项验证,进入产线调试阶段。该系统采用扁线,油水复合冷却技术,有效提升额定功率;电机和发动机曲轴一体化设计有效地减少零部件,缩小体积,降低系统重量,同时实施主动减振功能,获得极佳的NVH性能。以上产品已经进入产线年底,基于突出的技术优势,公司获得了某全球头部整车客户的欧洲市场三合一电驱动总成项目的定点。公司将为该整车客户在欧洲的整车装配厂批量供应三合一电驱动总成,配套其纯电动乘用车平台。该系统开发周期3年,预计正式批产时间为2027年。
在电机本体方面,公司的研发继续聚焦于大型整车集团客户的新产品。公司完成了两个国内乘用车整车客户的电机样机开发、验证和量产准备工作,攻克了振动噪音,可靠性、量产工艺等难题,这两个产品在2023年第四季度投产。
在传动核心技术方面,公司逐步将公司独创的直磁型双稳态电磁离合器应用到多种产品中,包括越野车型和四驱车型节能的动力切分离合器、差速锁、变速器换档等。双稳态电磁离合器是公司多年在电磁离合技术方面研发的最新成果,是公司在高中端电驱动总成和传动产品中的关键的差异化技术之一。它相对于传统的单稳态电磁离合器,具有功能更加安全、响应速度更快,更节能的优点,去除了比如油泵,液压控制阀体等多个繁琐的外围设备。双稳态电磁离合器成功应用于精进电动两档系列产品中,其换档表现良好,兼具AT,DCT,AMT变速器换档的空间优势,响应优势和功能安全优势是下一代两速及多速电驱动系统的换档机构的优先选择。公司还在驻车系统技术方面进行了创新,通过设计创新,使驻车系统承载更高,驻车系统零件寿命更长,系统安全性更加可靠。新研发的驻车系统安全等级可以达到ASILD级别,对于有高安全性能要求的产品有重要意义。
在商用车领域,完成重型商用车高性能大直径扁线电机样机开发和交付,产品成为纯电和混动重卡领域领先的高效率高输出系统。针对重卡集成式电动桥市场需求,研发高抗振扁线电机系列产品,将成为轻、中、重卡电动桥的行业骨干产品。为满足商用车市场对电驱动系统降本和轻量化的需求,完成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二合一、三合一电驱系统的开发,其中2000-3500牛米的系统形成了量产能力,并向市场推广。
在领域,除了配套精进电动的电驱动系统以外,单体的研发和产业化也取得了很多进展。为大众商用车集团开发的800V高压碳化硅的研发进入冲刺阶段,确保尽快实现批量生产。为北美客户电动重卡桥配套的800V碳化硅,已完成了产品的开模设计,各方面技术指标处于北美市场领先水平,已经在进行量产准备。针对商用车的标准版,已完成了第三代高压的优化升级开发,其功能和性能更加强大,已开始小批量生产并搭载到客户整车开始运营。公司也致力于采用国产自主研发的多核MCU芯片及国产碳化硅器件的开发,已完成了开模版的PV测试,已开始小批量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芯片卡脖子问题。
在软件系统领域的软件功能安全开发方面,完成了国内一主机厂的功能安全流程认证和产品开发认证,达成了重要的产品里程碑,实现产品的重要安全性能提升。完成了北美客户的功能安全开发及交付。在信息安全开发方面,已经初步具备信息安全软件自研能力,为后续的产品交付和获取新项目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完成了国产芯片平台电机软件开发及量产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利用在电驱动领域积累的技术和know-how,开拓了电动摩托车和船用新能源电驱动系统的市场。公司获得欧洲电动摩托车驱动系统量产定点,计划于2024年投产。公司与全球知名的美国水星海事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新能源船用电驱动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新增软件著作权5项,境内已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外观设计专利12项;境外已授权专利49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累计拥有软件著作权26项,境内已授权发明专利49项、实用新型专利327项、外观设计专利123项;境外已授权专利140项。
公司完成了各大总成布局完整且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公司以驱动电机总成生产与研发为基础,2015年推出电磁齿嵌式离合器,2016年推出减速器产品和产品,在业内较早实现了驱动电机总成、总成、传动总成的完整产业布局且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全面整合电机设计能力、电力电子设计能力、控制算法优化能力、精密机械加工制造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形成了系统级电驱动产品的核心供应能力。2019年推出将驱动电机、、传动各大总成深度集成,更轻、更节能、成本更低的自主知识产权三合一乘用车电驱动系统产品。2022年,公司向市场推出了基于方导体电机技术的高功率密度桥驱系统,该系统结合和发挥了方导体电机的性能优势和桥驱架构的成本优势。2022年和2023年,公司还向市场推出了多款基于方导体技术,深度集成和高度轻量化的1000牛米至3500牛米扭矩商用车三合一动力总成系统。2023年3月,公司的第一个乘用车多合一项目实现量产并出口到北美和欧洲市场。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投产了两个国内乘用车客户的混动系统产品。公司在2023年,针对商用车市场,完成了第三代高压的优化升级开发,使其功能和性能更加强大,并全面向市场推出了这款标准版。
公司确立了动力总成及控制领域的一级零部件供应商战略地位。公司凭借深受国际知名整车企业认可的技术与研发能力,能够在电驱动系统的顶层设计与各总成级的开发时,进行充分的协调匹配与优化,最终实现系统级的整体性能改善。因此,公司能够直接向整车企业提供系统级产品,在汽车行业具有核心价值的动力总成及控制领域享有“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的战略地位。
公司的产品具有领先的产品性能。电驱动系统的效率由驱动电机总成、总成、传动总成共同决定,公司各大总成的峰值效率均优于行业水平。更高的峰值效率,可以使同等条件下新能源汽车行驶相同里程所耗用的电量更少,减速时也拥有更高的能量回收效率,有利于增长车辆续航里程,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公司的总成体积功率密度与功率比重均业内领先。公司产品表现出优异的噪音水平。
公司自主开发了领先的集成化产品。公司以全部自主研发设计的驱动电机、高速两级减速器、高功率密度电机为基础,将驱动电机、、传动总成深度集成,研发出更轻、更节能、成本更低的三合一电驱动系统,以及对储能和能源使用优化,相对“组装式”的集成方法,深度集成缩短了总成的轴向尺寸,减轻了重量,改善了传动效率,还增加了具有精进电动专利的核心结构设计,具备正向研发、深度集成和持续优化能力,具有“轻、快、好、省”的优点。系统深度集成消除了电机和减速器的同轴度误差,提高了总成的结构刚度,降低了振动噪音,减速器效率提升带来成本的有效控制。
公司是业内少数能够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的电驱动系统供应商之一。公司具备丰富的EMC设计、测试、整改经验,多款产品顺利通过了零部件和整车级的EMC测试,并已经投放市场。公司基于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开发的碳化硅(SiC)总成,能够实现更高的功率体积密度、更高的功率质量密度、更高的开关频率、更高的效率,并降低冷却系统的复杂程度,能够帮助新能源汽车在同等条件下,实现更低的电池成本和能耗、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好的空间布局。公司同时在油冷电机技术、离合传动技术、增程器电机、方导体电机技术方面,具备国内领先的自主核心技术。公司在国内最早突破油冷电机技术,精进电动油冷电机产品已与Steantis集团、中国一汽、上海汽车、广汽集团、奇瑞集团、吉利集团等国内外知名整车企业实现量产合作。公司电磁齿嵌式离合器技术主要应用于混动系统、两档变速器、四轮驱动系统的辅助电驱桥切分等产品,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和国内外专利。公司自主研发了两代增程器电机技术,在国内外客户多个乘用车、商用车产品获得应用,获得了多项国内和境外专利,公司牵头的“高效一体化油冷增程器总成开发及整车集成应用”也入选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公司是国内最早开始从事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业务的企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在电驱动系统驱动电机、和传动总成领域实现了产品的平台化开发、谱系化开发,在油冷驱动电机、第三代碳化硅半导体、方导体驱动电机、三合一电驱动系统、电磁离合器、多档减速器/变速器等领域拥有业内领先的核心技术,拥有深厚的自主技术积累。公司长期的技术与研发积累,构成了未来参与市场竞争的先发优势。
公司通过国际整车企业体系认证并成功实施国际乘用车量产项目的经验。既往为国际知名整车乘用车量产项目供应的经验,是竞争国际客户订单时的重要参考因素甚至前提条件。过往成功通过国际整车企业体系认证并成功实施国际乘用车量产项目的经验,是公司未来参与市场竞争的突出优势。公司是行业里较早开拓海外市场的企业,并已经获得多个海外乘用车系统的量产定点,其中两个已经量产。
公司在完成国家课题类研发和客户产品类研发之余,还持续投入前瞻自研类研发,对可能影响电驱动系统行业未来发展的技术创新与工艺改进,提前布局。通过原创性、自主性研发,公司正在油冷驱动电机、第三代碳化硅半导体、方导体驱动电机、三合一电驱动系统、电磁离合器、非晶带材驱动电机、轮毂驱动电机、多档减速器、储能等领域主动进行技术储备。在公司参与的合作研发项目中,有12项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内容涵盖驱动电机、电力电子、电动化变速器、混合动力系统、增程驱动、特种电驱动等领域。
由于公司产品的综合性能要求较高及工作环境复杂,对产品进行更加完善的设计、分析、仿真、实验、检测,不仅是客户的需要,也是公司改进设计、验证工艺、保证质量的重要抓手。公司成立至今,已在北京、上海、正定、菏泽等地,累计投入资金过亿元,目前拥有100多套核心实验装备,可以满足国际国内各大整车厂的开发验证和工艺认证要求,相关设备参数具备进行ISO、IEC、SAE、DIN、JIS等国际标准实验的能力。目前公司已经具备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及各总成级别产品的全面实验认证能力,主要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能、可靠性耐久性、NVH、EMC等5大板块。
公司业务核心团队全面覆盖公司产品的研究设计、工艺开发、试验认证、生产制造、大客户营销等重要环节,经历了众多国际国内量产项目的实战考验与锻炼。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拥有丰富的相关产业经营与管理经验,核心技术人员曾在国外知名零部件企业或整车企业工作多年,在驱动电机总成、总成、传动总成等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与研发经验积累。拥有业内领先的人才团队,构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
工艺创新与优化能力是最终产品质量水平及稳定性的软件保障,公司历经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持续优化的工艺改进机制,并具有实现高质量、规模化量产能力。先进的生产设备是最终产品质量水平及稳定性的硬件支持。经过持续多年的投入,公司对生产环节的自动化程度、智能化程度进行了持续的改进完善,以满足国际国内客户不断提高的质量要求。公司曾经获得Steantis集团授予的北美杰出质量奖(NorthAmericaOutstandingQuaityAward);公司和公司核心产品还多次获得过铃轩奖、“中国心”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等奖项。
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694.11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1,076.84万元。如果未来公司在产品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未达预期仍将持续亏损,或将影响公司对外融资渠道,融资受到限制将影响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现金流,进而对公司业务拓展、研发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694.11万元,比去年同期亏损增加48.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1,076.84万元,同比去年同期亏损增加35.14%。
如未来受宏观经济波动、贸易摩擦、汇率波动、行业发展不及预期等影响,导致公司主要产品的市场需求、产品利润下滑,公司将面临经营业绩恢复缓慢且持续亏损的风险。
根据驱动方式的差异等因素,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技术路径包括增程式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驱动电机总成主要技术路径包括交流异步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行业方向目前向正在从单电机产品向深度集成的系统发展。如果未来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的技术路线发生重大变化,将可能对公司产品的下游市场需求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如果公司未能及时、有效开发推出与未来主流技术路线相适应的新产品,将对公司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持续投入研发,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5,004.9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7.32%。公司目前正在研发的项目较多,如果研发项目出现研发失败、研发成果不达预期,或者研发成果无法产业化等不利情形,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持续自主创新能力和生产工艺的先进性。核心技术人员对电驱动企业保持自身的技术领先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未来发生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或者未能及时吸引符合要求的核心技术人才加入,将削弱公司在创新方面的技术优势与竞争力,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于2023年进入船用驱动系统市场,并与水星海事合作,开展新能源电驱动系统产品开发工作。公司也获得电动摩托车驱动系统量产定点。虽然精进电动在车用新能源电驱动领域积累有丰富的经验和生产能力,但是电动摩托和船用新能源电驱动系统市场与公司过往主要服务的技术和应用领域有许多不同之处。如果开发项目出现研发失败、研发成果无法产业化,产品投产不顺利,或者出现质量问题等不利情形,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为抓住行业机遇并满足国内整车客户对产能保证的需求,公司报告期内对产能进行了战略性扩建。公司产能扩建后,短期叠加补贴退坡、市场规模增长和市场化程度不及预期,以及公司部分已配套客户的车型销量低于预期、部分已配套引入竞争性供应商等因素,导致公司目前产能利用率持续较低。虽然,公司采取加快国内外优质整车企业客户开发、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等手段提升产能利用率,同时国际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均呈上升态势,但是未来若出现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达预期、公司现有产量项目推迟、主要客户车型不达预期等情况,公司在一定期间产能利用率仍将保持较低水平的风险,对公司的盈利能力构成不利影响。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汽车整体市场中的占比仍然不高。续航里程仍需提高、充电时间较长、购置成本较高、充电配套设施不完善等仍是制约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因素。在行业补贴退坡、经济短期下行或者因为突发因素导致下游客户需求急剧下降的情况下,会降低整体扩张速度和新车投入力度,可能对下游市场需求产生不利影响。
尽管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但受中国汽车市场整体消费下滑和行业补贴退坡的影响,如果未来制约消费者需求的因素无法改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无法提高,则可能导致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出现下滑,从而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面对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领域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生产企业可能进一步迅速扩充产能,而一些具有其他领域电机生产经验的企业或具有传统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经验的企业也可能逐步进入该领域;国外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厂商也可能通过在国内投资设厂的方式,直接参与国内市场竞争。若公司不能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将可能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市场占有率下降的风险。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新车型推出力度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厂商的下游需求持续增加。但是,新能源汽车补贴逐年退坡、补贴标准逐渐提高,使得电驱动系统厂商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电驱动系统厂商需要通过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综合性能等多方面保持自身的竞争能力。在此背景下,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将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销售总额的69.35%,因此,公司的客户集中度较高,主要客户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影响较大,如果公司与主要客户合作关系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主要客户经营情况出现不利变化或受行业政策、宏观经济、国际贸易政策等外部因素影响而实现需求大幅下降,减少对公司产品的采购,而公司又不能及时开拓其他客户,将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直接材料成本占公司生产成本的比重较高,公司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磁钢、硅钢片、壳体、漆包线、、端盖、电子元器件、IGBT和轴等,上述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公司产品成本的变动。如果未来原材料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而公司不能通过及时调整产品价格传导成本压力,将对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电驱动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质量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因此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产品的质量标准很高。公司电驱动产品的生产环节较多,如因现场操作不当或管理控制不严出现质量问题,将会给公司带来直接经济损失(如返修或更换问题产品的相关费用、款项回收推迟等),还会对公司品牌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影响未来业务的开拓。
报告期内,汽车行业仍然面临芯片供应紧张的情况。如果未来芯片短缺和价格上涨的情况没有及时得到有效的缓解,则可能持续影响整车企业生产计划和提货进度,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公司新开发的碳化硅的主要部件是碳化硅功率模块,该模块目前供应商较为集中,产量有限,而且主要为海外供应商。未来,如果公司不能及时采购足够碳化硅功率模块,将对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61%,受到下游整车企业需求波动、新能源汽车消费渗透率相对较低、原材料成本变化,量产订单不足造成产能利用率较低等因素影响,公司报告期内综合毛利率处于较低的水平。未来,如发生市场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变动、主要客户导入竞争性供应商或配套车型销量下滑、原材料涨价等情形,公司综合毛利率仍可能维持在较低水平甚至继续下降,对公司未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公司的销售收入中部分为外销收入,外销收入主要以美元结算,因此汇率波动特别是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一方面以外币计价的出口产品价格提高会影响公司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存在客户流失或者订单转移至其他国家的风险;另一方面,公司持有的外币资产将随着人民币升值而有所贬值,从而影响经营利润。反之,如果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以外币计价的材料、资产和各项费用支出会上涨,从而影响经营利润。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日趋完善,国家相关部门相应调整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补贴政策。总体来看,近年来补贴逐步退坡,补贴技术门槛不断提升。
当前阶段,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变化对电驱动行业的发展存在较大影响。如果后续产业政策如果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也可能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及电驱动系统行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业绩。
报告期内,各方面形势全面好转,公司生产经营逐步实现正常化,国内经济形势进一步稳定向好。未来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否反复是一个未知数。全球地缘冲突不断,例如俄乌战争,中美关系,中欧关系,美国通货膨胀和经济动荡仍然会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这些变化可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造成重大影响,同时也可能对公司的经营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
在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行业补贴会逐渐完成退出,但是汽车电动化符合国家战略规划,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继续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比如“双积分”政策、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基础设施建设等。2022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为持续提升传统消费,释放出行消费潜力,要推进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2023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宏观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支持继续利好新能源汽车发展。国务院、相关部委及各地方政府在2023年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关于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的通知》、《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关于启动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通知》、《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等政策,持续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能。第二,海外市场的快速增长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2023年总销量949.5万辆中,新能源车出口销量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出口销量的高速增长是海外市场需求增长和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提升双重作用力的结果。除了整车出海外,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也会迎来更多业务机会。第三,相对乘用车,新能源商用渗透率偏低,还有巨大提升空间。由于商用车用车需求多样性的特点,各种燃料种类、技术路线、运营模式的能满足各应用场景的产品和方案蓬勃发展,将有效推动新能源商更具经济性和促进行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对商用车电驱动系统构型而言,电驱动桥方案越来越多;扁线电机逐步替代圆线电机,且系统深度集成的驱动总成产品越来受市场欢迎。面对商用车电驱动系统的这些变化,提前在技术、产品等方面进行储备的企业,在接下来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中才会保持优势地位。第四,在乘用车领域,电驱系统更加倾向多合一的深度集成模式。目前各大主机都在开发800V架构下的集成系统,将给全产业链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诸如定转子、齿轮加工等供应商在精益制造方面将会有新一轮的竞争。
总体来看,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没有动摇,方式从直接补贴转为间接扶持、奖惩结合,这将更有利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久发展。
精进电动以“做世界上最好的电动系统”为企业愿景。公司聚焦高中端汽车电动化核心零部件领域,坚持从“0到1”的原创性自主性正向研发,持续为行业带来引领性产品,在全面布局各大总成的基础上实现系统级性能优化解决方案,充分满足国际国内客户需求,并通过工艺创新和流程改进严格保证产品的高质量与稳定性,通过打造行业精品项目不断完善国际化专业化团队。
公司的具体战略包括:原创性自主性正向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核心技术领域引领行业(驱动电机总成、总成(含控制软件)、传动总成、储能系统等),实现系统级性能优化的产品战略;聚焦高中端产品,国际国内并举的市场战略;成本优化,精益制造的生产战略。
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乐鱼官网,2023年,公司经过艰苦奋斗在新技术和新市场上实现突破,成功地投产了多个产品,包括几个乘用车项目进入量产阶段,并获得了多个客户新定点。这些新产品和新项目的导入和上量,将为2024年和2025年公司重新回到高速度增长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强信心。
这个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司将在保持和提升技术指标和质量水平的同时,持续优化采购管理和生产体系管控,不断提升原材料的采购规模和议价能力,改善供应链,加强价格评估体系和价格波动应对体系,应对材料价格的波动。第二,公司将聚焦核心产品,核心市场和核心客户开展业务。第三,利用公司技术优势,以更高性能和更低成本的设计推动产品技术发展。公司将全面向市场推出基于扁线技术的电驱动系统产品。公司已完成了第三代高压的优化升级开发,其功能和性能更加强大,已开始小批量生产并搭载到客户整车开始运营。各类深度集成化的驱动系统技术已经成熟,将快速投放市场。第四,公司在2023年开始优化公司不同地区的生产和运营,提高生产基地的规模效应,降低运营成本。公司将在2024年持续深化这方面工作,全力挖潜,进一步优化公司生产和运营活动,进而提高人员和设备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严控各项投资,严控人员增加,严控支出。
公司利用领先的技术、深厚的研发能力和国际化的研发,管理和制造团队优势,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国内市场聚焦优质项目,头部客户,充分发挥公司的技术和创新优势。近年来,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速,全球各大车企陆续发布新能源汽车战略,在电动化战略的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加快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布局。随着拥有资金基础、技术保证及消费者基础的传统车企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新能源车型将会更加丰富,在技术的创新和安全性上会有更多的保证。未来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进一步投入将构成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并将带来新能源企业核心零部件采购的增量订单。
公司已经在美国的底特律成立了研发和生产基地,将持续以精进北美为桥头堡,扩大北美基地的运营规模,增加海外业务收入。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的技术研发方面位居行业前列。公司产品在最大功率、最大扭矩、峰值效率、高效区间占比、功率体积密度水平、功率质量密度水平、振动噪声控制水平、动力换挡平顺性、系统整体效率和高系统集成度等指标方面具备突出的优势。
随着终端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整车企业也会对电驱动系统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在完成国家课题类研发和客户产品类研发之余,将持续投入前瞻自研类研发,对可能影响电驱动系统行业未来发展的技术创新与工艺改进,提前布局。通过从“0到1”的原创性、自主性研发,为持续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奠定基础。
同时,公司将积极拓展国内外优质客户,构建乘用车商用车全谱系产品,并聚焦高中端领域的市场爆发的机遇,抓住乘用车B级及以上车型、高中端SUV车型电动化加速带来的产品需求,不断提升公司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和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通客车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广汽集团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上汽集团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新能源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广汽集团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